肠道与大脑,咋一听起来,似乎并没有任何关联,但实际上, 它们却如同一对不离不弃的“双胞胎”!
果真如此吗?
正如美国名医马克·海曼曾说:
现代科学研究已证明:
一般认为,美国解剖学家拜伦·罗宾逊是最先提出 “腹脑” 观念的人,而 “第二大脑”则是神经生物学家麦克尔·葛森的见解。
其实,肠道被誉为“第二大脑”,这绝非夸张。
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发现,肠道中拥有约 1000亿个 神经细胞,这一数量几乎与大脑的神经细胞数量相当。
从胚胎学角度看,肠道和大脑都源自早期的外胚层,证明了它们的共同起源;
此外,肠道的神经系统由大量独立神经元构成,能够在没有大脑的直接控制下,自主调节消化功能,这种自主性是肠道与大脑相互作用的基础。
肠脑轴 是一条复杂的神经通路,涉及中枢神经系统、交感和副交感神经、肠神经系统、神经递质、内分泌系统、免疫系统、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轴(HPA轴)以及肠道微生物系统等多个部分。
这条轴线不仅使得肠道和大脑之间的信息能够迅速传递,还涉及许多 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的机制。
例如,肠道内的 神经元 能够通过释放 神经递质 直接影响情绪,而这种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肠道的功能。
而人体内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超过 100种 ,其中肠道就能够产生约 40种 。
此外,许多研究也表明, 肠道微生物 能够通过调节肠脑轴,影响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,也进一步证明了二者之间的深厚联系。
如果肠道微生物群失衡,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,包括 抑郁症、自闭症、糖尿病 等神经类代谢类疾病,甚至是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 等神经退行性疾病。
肠道的健康直接影响大脑的功能和情绪状态,正如海曼所说,修复肠道可能是保护大脑的最佳途径。
早在1998年,在一项重要的研究中,科学家们就对小鼠进行了一项实验,将健康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移植到焦虑型小鼠体内,观察其行为变化。
实验结果显示,接受微生物移植的小鼠显著减少了焦虑行为,表现出更活跃的社交行为和探索欲望。
这种细菌对情绪的影响在人类身上也得到了验证。
此外,科学家们在健康人和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中也发现了差异。
还有研究发现,特定类型的益生菌可以 改善人类的情绪和认知能力。
这些结果都表明,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,可以 影响大脑的健康与情绪,支持了“肠道即第二大脑”的理论。
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,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 通过调整肠道微生物群,能够改善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从而开启了心理健康的新疗法!
“若想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大脑就要先保护好自己的肠道,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粗粮,滋养肠胃,绿色蔬菜补充纤维,饭后散散步,养成运动习惯,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益生菌,做好身体调理和健康管理。
此外,科学研究进一步表明,肠道菌群移植(FMT)也展现出了在修复肠道健康方面的潜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