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肠轴是人体内由大脑、肠道共同构成的系统。
这两者,互相以荷尔蒙和神经讯息的形式进行沟通,共同调节了我们的情绪反应、新陈代谢、免疫系统、大脑发育与健康。
大脑疾病,成为我们体内生态系统正在崩溃的警钟,任何没有考虑到肠道菌群的健康计划,只会让你离最佳健康状态越来越远。
简单来说,就是肠道与大脑“两兄弟”沟通交流的双向通道。
由神经、内分泌、免疫系统参与组成。
但“此交流非彼交流,此轴也非一般的轴”,下面六个问题,也许会让你发现,曾经的诸多烦恼原来皆起于此轴。

其实早在《黄帝内经》和《伤寒论》中就有关于脑肠相关的论述。
比如《素问热论篇》:
“二日阳明受之,阳明主肉,其脉挟鼻,络于目,故身热,目疼而鼻干,不得卧也”,说明了阳明胃经受邪导致失眠。
《伤寒论》云:
“阳明病多汗,津液出,胃中燥,大便必硬,硬则谵语”,论述胃肠系统疾病会导致神志的异常。
中医肝气犯胃,出现腹痛、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更加说明脑肠相关性。
脑肠轴的症状
如果你遇到以下状况,可以从肠脑轴的角度重新思考你面临的问题:
问题 一:
肠道内有我们的第二个“大脑”?

胃肠道居住着大约5亿个神经元+70%的人体免疫细胞+超过100万亿个微生物,是一个庞大的家族。
肠脑轴不仅对食欲控制和肠道免疫十分重要,也在大脑认知功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比如,在健康和疾病的状态下,大脑会影响肠道功能(蓝色);
肠道也会反过来影响大脑的功能(紫色)。

问题二:
总是腹痛腹泻,但是各项检查没问题,医生说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大?

心理压力会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破坏,干扰正常的免疫,有害细菌在我们体内定植,导致肠道菌群紊乱,引发肠炎。
对于正常人来讲,这种压力伴随的腹泻是短暂的,压力撤走,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。
然而,有一类人却要忍受反复的腹泻和腹痛,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。
更可怕的是,这种煎熬可能伴随一生。
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,叫作炎症性肠病(IBD)患者。
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(CD)和溃疡性结肠炎(UC)。
问题三:
胖瘦两人群的肠道大大不同?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肥胖成为影响人们健康越来越重要的问题。
除了体重秤上过高的数值,肥胖人群的肠道也与健康人群的肠道不同。
我们肠道中存在着数量和种类繁多的菌群,有些菌群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靶向脑,进而调节我们的食欲和食物奖励机制(对某种食物“上头”了)。
最新的研究发现,当面对脂肪的时候,不仅仅是我们的舌头(味觉)在做选择,我们的肠道也会对脂肪产生偏好,也就是说我们的肠道会影响我们的脑,从而对食欲产生影响。
因此肠道菌群可以作为肥胖治疗的靶点,通过饮食的控制、益生菌、粪菌移植等方式,可能有助于我们维持健康的体型。
问题四:
考试前/比赛前/重大场合时,就想上厕所是为什么?

这种情况下的腹泻和吃坏东西的腹泻不同,是因为精神紧张导致的。
人们感到压力大紧张的时候,自主神经功能紊乱,从而扰乱了肠的蠕动功能,肠内的食物来不及吸收就被排出了体外。
同时精神紧张会通过肠脑轴引起内脏感觉敏感性异常,让人感到肚子痛。
这种情况偶尔发生并不是疾病,但如果经常发生腹痛腹泻超过半年,那就要留意自己是否患了肠易激综合征。
问题五:
得了抑郁症/自闭症,你查过肠道吗?

作为“第二大脑”的肠道可以借助菌-肠-脑轴与大脑双向作用,在你的情绪中暗戳戳搞事情。
作为搞事情的核心人员,肠道菌群紊乱可以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和血脑屏障,通过触发炎症、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促进焦虑抑郁的产生。
研究表明一些抗抑郁药同时具有抗菌作用,在重塑大脑生物化学结构的同时,也会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焦虑抑郁的症状。
同时一些抗生素也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来调节情绪。
问题六:
肠脑轴--高血压背后的一只隐匿黑手?

作为潜藏在高血压众多因素中的“神秘黑手”,肠脑轴有着不同于其他因素的“三大致病法宝”:
自主神经失调;
产生免疫因子激活炎症反应;
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循环入血,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大脑。
那么,如何才能避免高血压呢?
有研究发现,与久坐的高血压小鼠相比,进行运动训练的小鼠的收缩压降低。
并且,在此过程中,小鼠的肠道菌群改变、有益菌增加、脑小胶质细胞数量和神经炎症减少等。
粪菌移植也证实了运动带来的降血压益处确实与肠道菌群有关。
该研究初步表明,运动可以通过干预肠脑轴缓解高血压。
,饮食与一般人无异但却严重便秘饮食与一般人无异但却严重便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