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?
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,即所谓的“六邪”中的暑邪。
三伏天之所以最热,是因为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达到最高峰,因此在三伏天我们会有“上蒸下煮”的感觉。
“以热祛寒湿”的好时机——“三伏天”到啦!
2024年的三伏天时间表:
初伏:
中伏:
末伏:
夏季,暑湿很重,容易侵犯身体,再加上天天吹空调、喝冷饮、穿短装, 体内淤积大量的寒湿 。
依据中医学 “天人相应”、“冬病夏治”、“春夏养阳” 等理论,利用全年最热的三伏天,在人们体内阳气最盛、肌肤腠理开泄、经络气血流注最为旺盛的时机,来排 除体内的湿气、寒气, 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。
十人九湿,寒湿重健康隐患多
中医认为:
丨多寒现象:
丨多湿现象:
丨多瘀现象:
男性肾气不足
丨精力不足:
丨情志不佳:
丨意志薄弱:
丨机能下降:
在《灵枢·天年》文章中,黄帝问大医歧伯“有人不能寿终而死的原因”。
一、排毒除寒借助天气
排寒气,不仅仅是把寒气排出去,还需要把三伏天的阳气请进来,一句话, “夏天需要热着过” ,这样才能防止寒气排出去之后又回来,反反复复
第一招:
“一碗羊肉汤,不用开药方” ,建议吃艾叶煮鸡蛋,特别适合经常痛经、小腹冰凉的女性朋友,坚持一段时间,排出体内寒气之后,症状会缓解很多。
第二招:
天气越热,湿邪越重,热水泡脚就显得更有必要。
第三招:
我们的背上有一条督脉,就像是人体的阳气发电厂一样,所以晒背,就是专门晒督脉,打通督脉就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阳气充足,更好地指挥我们的身体。
二、“入伏四不坐,一年病不沾”
1、不流大汗
《黄帝内经》云 “春夏养阳,汗为心之液” ,我们应遵循伏天 “少动多静” 的原则,忌讳做过于激烈的运动,要防止因高温出汗过多而损耗阳气,阳气损耗过度会导致身体抵抗下降,人容易感染疾病。
要多喝水,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的水量约为1500毫升~2000毫升。
2、不烦躁
俗话说“心静自然凉”,三伏天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避免过度劳累,保持神清气和,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高温天气,有助于我们维持身体健康。
3、不过分贪凉
物极必反,三伏天人体内的阳气在一年内达到巅峰,血管处于扩张状态,人体更加容易被寒入侵,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。
像大量食用冷饮、运动后洗冷水澡、睡觉长时间吹空调或者风扇等都是过分贪凉的表现,三伏天过分贪凉很容易导致“寒邪”的入侵,这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。
人经过秋天的凉,冬天的寒,春天的湿,身体的阳气被压抑已久,并累积了许多寒湿之气。
人体 重金属排毒舱,拥有1500W功率,深达肺腑15cm ,产生与人体波长相同,波段相似,振幅每秒达百兆次的细胞共振。
1、排出体内重金属
血液从人体深处带出体内的铅、汞等重金属与其他有毒物质和废物,以及体表的毒素污物, 通过汗液而排出,并将体内的有害细菌杀死 。
2、降低血压、改善心血管
排毒可以扩张毛细血管,加速血液循环的速度,增加血管壁的弹性,从而有效地缓解血管的压力,降低血压的高度;
3、促进呼吸系统功能
三伏天往往气压较低,在这种状态下进行锻炼,呼吸必会自然加深。
4、促进消化系统功能
人的消化系统是在植物神经系统控制、调节下进行生理活动的。